茄子短视频

行業新聞

您當前的位置:茄子短视频>茄子短视频>行業新聞>中國門窗史

中國門窗史

??中國古代門窗
??本文選編自中國當代大收藏家、北京觀復博物館館主馬未都先生的同名著作
??一、門窗與建筑的關系
??古人營造房屋,考慮到門窗功能時,實用為先。門為出入用,按一般理解,一指出入口,二指出入口上用作開關的設備。《說文》解釋:”聞也,從二戶,象形”。窗為通風用,一般理解為設在房屋頂上或壁上用以透光通風的口子,大多為窗扇。《說文》分得很清楚:”在墻曰牖,在屋曰囪,象形”。
??以上僅為門窗的原始功能。
??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歷史上發生過根本變化。席地坐和垂足坐是人類起居方式兩種基本形態。席地坐以日本、印度為代表,而歐洲人則一直垂足坐。坐的形式決定了起居方式。兩大起居體系是研究人類生活的基礎點。中國古人由席地坐過渡到垂足坐,隋唐時期是其分界線。
??商周至秦漢時期,席與筵是最重要的家具。它承載了臥、坐、撐等多種功能。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,盡管戰國以后出現了床,但高也不過20余厘米。早期的這種生活方式給后世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,至今幾乎與席筵二字相關的詞組都沒能擺脫它的本意。比如”筵席”,專指宴飲時陳設的座位,由此可見,席地而坐的古人把席筵又當作坐具(凳)又當承具(桌);又比如”席位”、”主席”等,都表明了席地坐的起居方式給中國人影響之深。
??魏晉以后,佛教的傳入以及西北游牧民族的內遷,使國人注意到他們的起居方式——垂足而坐。胡床和椅的出現,提高了國人的視野。家具的分工開始明確,高型家具興起,隨之而來的居室空間逐漸增高。到了隋唐,家具徹底變革,席地坐的起居方式漸漸剩下殘留形式,而垂足坐的起居方式開始主導了中國人的生活。這時的家具、庋具(柜箱類)迅速增加,至宋,家具形制大大發展,坐具(椅凳類)、臥具(床榻類)、承具(桌案類)、庋具(柜架類)等主要家居品種與今天的家具無本質區別,基本定型。
??中國人起居方式的演變,導致建筑空間的演變。尤其建筑實體空間,由于增高而顯得寬闊敞亮,內檐裝修也與生產力的發展同步講究起來,強調功能與美觀。這些均與建筑有關。
??秦漢時期的官制建筑高大,但門窗較小,尤其窗的形式以橫窗、方窗為主,通風重于采光。漢與春秋戰國時期一樣,脫履制度嚴格,入室須席地而坐,故床榻處為待客中心。秦漢時門窗功能不發達,屋內就需要幔帳遮擋,以避風寒,遮擋視線。這種屋內的功能性的裝飾,在漢朝十分普遍。《漢書?高帝紀下》中有名句”夫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”,形象生動,致使”運籌帷幄”一詞成為成語,至今仍在使用。
??魏晉時期,中國再度處于分裂局面,政治上的混亂,使士大夫們索性遠離政治,倜儻風流,追求自由解放,放肆熱情。這時期的藝術精神體現在各個方面。著名的竹林七賢就是這個時期的活躍人物。他們追求生活節奏的舒緩,體味生活內容的細膩,以牛車代步的魏晉人,與騎馬馳騁疆場的漢朝人,內心世界里有著天壤之別。
??魏晉士大夫審美矯情,講究從容欣賞景觀,體會細微的內心感受。陶淵明(365—427年)的”方宅十余畝,草屋八九間”的知足常樂,”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怡然自得,代表著這一階層的生活狀態。中國古代建筑在這一時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。
大面積的直欞窗魏晉時期開始出現,并懸掛竹簾,這種建筑上的更新,把人的視線由室內引向室外;又由于窗與簾的若有若無的隔離,使得室內觀景朦朧有致,滿足了士大夫玄虛自許的心態。魏晉士大夫的逃避現實、歸隱山林的隱逸觀,形成對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的迷戀,對中國古典園林影響深遠。